今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貴州代表團審議時提出,要扎實推進扶貧開發工作,把扶貧開發工作抓緊抓緊再抓緊、做實做實再做實,真正使貧困地區群眾不斷得到真實惠。去年,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扶貧時表示,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準扶貧,切忌喊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騖遠的目標。他還強調台北港式飲茶,“貧困地區發展要靠內生動力”,“一個地方必須有產業,有勞動力,內外結合才能發展”。
  這一系列論述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扶貧開發的規律,指明瞭扶貧開發的主攻方向。廣東積極領會總書記講話精神,以改革者的姿態,承擔起破解貧困難隨身碟題的使命和責任;以改革者的氣魄,突破困難,探索創新,尋找破解貧困問題的良方。
  在扶貧的道路上,廣東大膽探索創新,通過精確瞄準、落實責任、靶向療法、調動資源,探索解決“扶誰的貧”“誰去扶貧”“如有巢氏房屋何扶貧”以及“用什麼去扶貧”一系列問題。新一輪扶貧“雙到”工作正緊鑼密鼓推進。
  使命與責任
  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共產黨人對人民群眾的莊嚴承諾和化療飲食政治責任
  在廣州市財政局對口幫扶前,連ssd固態硬碟壽命州市共和村的集體收入只有1000元。“不敢開會,運作經費靠化緣!”村支書石建能感嘆。
  連州位於清遠市北部,與鄰近的連南、連山、陽山合稱“三連一陽”,因地處石灰岩,山多地少,土難蓄水,發展滯後,這一帶成為清遠出了名的貧困區。
  從清遠南部到北部,發展差距尚且如此巨大,而如果將坐標移到100多公裡外的珠三角,廣東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現狀,更令人驚嘆。
  改革開放30多年,廣東取得了巨大成就,贏得“富廣東”的美名,但也率先遇到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窮廣東”同樣窮得驚人:2009年,國務院扶貧調研組的數據顯示,廣東農村年純收入1500元以下的貧困人口有316萬人,占全省農村人口的6.14%;廣東省與世界銀行聯合開展的“縮小廣東城鄉貧富差距”課題研究報告顯示,2007年全省區域發展差異繫數為0.75,高於全國0.62的平均水平,接近國際上0.80的臨界值;從1997年到2007年,廣東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之比從2.47∶1擴大到3.15∶1。
  富在廣東,窮也在廣東。殘酷的現實,擊碎外界“廣東富得流油”的印象。由發展不平衡引發的矛盾,嚴重制約著廣東新時期的發展。
  而此時的中國,經過新世紀第一個十年的努力,農村貧困人口從2000年年底的9422萬減少到2010年年底的2688萬。儘管成績顯著,但隨著經濟的發展,2011年年底,國家將扶貧標準從200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196元調整為2300元,對應的扶貧對象規模達到1.22億人,占農村戶籍人口的比例約為13.4%。發展中的中國仍面臨著巨大的貧困難題。
  貧困,是世界性難題。千百年來,人類不斷解放生產力,為解決貧困問題上下求索。面對“先富帶後富”的歷史考驗,廣東體現出改革者的擔當,積極探索解決貧困難題。
  2007年12月,剛到廣東上任不到10天,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汪洋前往清遠市陽山、連南調研,在這裡,他擲地有聲地說:廣東新時期扶貧開發要走上一條“規划到戶、責任到人”的新路。汪洋同志反覆強調:“全國最富的地方在廣東,最窮的地方也在廣東。到現在這個發展階段,最窮的地方還在廣東,這是廣東之恥,是先富地區之恥。因此,必須堅決打好縮小貧富差距這場硬仗。”
  2013年4月,廣東再次啟動新一輪扶貧“雙到”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胡春華強調,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共產黨人對人民群眾的莊嚴承諾和政治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始終高度重視扶貧開發,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新一輪扶貧“雙到”工作中,帶著對困難群眾的感情和做好扶貧工作的責任,堅持分類指導,強化工作合力,確保全面完成扶貧開發任務。要更加註重用發展的辦法解決貧困問題。
  廣東隨即全面部署新一輪(2013—2015年)扶貧開發“雙到”工作,明確要求重點幫扶全省2571個貧困村、20.9萬貧困戶、90.6萬貧困人口,扶持21個扶貧開發重點縣(市)。很快,全省2571個重點幫扶村3765名幫扶幹部全部到位,各幫扶市還派出了駐市、駐縣工作隊,協調推動對口幫扶工作。
  探索與創新
  精準扶貧最重要的是摸準情況,入戶調查、建檔立卡、電腦監管,根據不同致貧原因,一戶一法、一村一策,靶向治療
  3月12日,連州市星子鎮聯西村,廣汽集團的駐村幹部夏強久久地看著掛在牆上的脫貧規劃圖反覆琢磨,不同顏色劃成的區域顯示,不同自然村水土不同,產業規劃也不同。規劃圖下方,貧困戶的檔案整齊地擺在書架上。隨手打開檔案,貧困戶的致貧原因、有關需求、脫貧目標、幫扶方式等,一目瞭然。
  聯西村有2022戶,7000多人,貧困戶315戶,貧困人口多,自然村分散,脫貧難度大。為此,廣汽集團先後安排7個工作組挨家挨戶核查,在數據精準的基礎上,為貧困戶制定家庭收入動態跟蹤表。
  “如果貧困戶沒有達到預期的收入目標,要用紅色標記,以示警告,我們要馬上和貧困戶溝通,查找原因,及時調整脫貧措施。”夏強說。
  “精準扶貧最重要的是摸準情況,如果基礎工作不扎實,就會產生很多新矛盾。”廣州市駐清遠扶貧工作隊隊長陳鴻欽告訴筆者,新一輪扶貧“雙到”工作中,廣州對口幫扶連州25個村,每個貧困村和貧困戶都建檔立卡,公開透明,確保精準。
  在吸取粗放式扶貧教訓的基礎上,廣東的扶貧“雙到”,要求各幫扶單位深入貧困村,入戶調查、建檔立卡、電腦監管,根據不同致貧原因,“一戶一法”、“一村一策”,靶向治療。
  登錄廣東扶貧信息網(www.gdfp.gov.cn),每個貧困村、貧困戶的扶貧進展情況都一目瞭然,為了遏制過去在扶貧中出現的弄虛作假現象,廣東早在“雙到”工作之初就祭出了“殺手鐧”——建檔立卡,全程電腦管理。
  “全省貧困村和貧困戶都實現了電腦管理,這一點全國也不多!”省扶貧辦主任莫定偉告訴筆者,“看誰敢造假,公眾可以通過網絡看得一清二楚,如果發現問題,可直接舉報。”莫定偉說,在扶貧“雙到”工作中,通過精確瞄準、落實責任、靶向療法、調動資源,分別解決了“扶誰的貧”“誰去扶貧”“如何扶貧”以及“用什麼去扶貧”的問題。
  扶真貧,真扶貧。廣東在扶貧“雙到”中,統籌用好政府和市場的手,通過產業扶貧,著力培育貧困村和貧困戶的內生髮展動力。
  菜心是連州重點發展的蔬菜產業。在省國資委對口幫扶的連州市龍坪鎮太坪村,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形式,帶動村民開荒闢壤,種起1000多畝菜心,每畝為村民帶來5000多元的凈收入。
  在突出產業幫扶的同時,廣州市荔灣區以大幫扶推動扶貧工作,統籌教育、醫療、電子商務、企業等資源,註入發展活力。
  “扶貧與教育、文化、旅游、金融、就業、美麗鄉村建設、社保等政策相互結合,政策不再隔閡,資源得到有效整合,形成大幫扶的格局!”連州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吳鳳蓮說。
  此外,通過電腦管理,對扶貧工作還實現了嚴格考核。廣東扶貧考核對象包括黨政領導班子責任制、駐村幹部管理、扶貧開發工作機構設置、鎮級領導幹部掛鉤重點幫扶村制度、幫扶責任人等。尤其是明確黨政和幫扶單位“一把手”和分管領導深入幫扶村調研指導扶貧工作的次數,達不到要求的扣分,甚至問責。廣東扶貧做到脫貧志氣進村、造血功能進村、市場機制進村、雪中送炭進村、優良作風進村。
  改革與攻堅
  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關鍵是打好深化改革攻堅戰,探索把扶貧開發與區域發展、農村綜合改革等結合起來
  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關鍵是打好深化改革的攻堅戰。
  當前,扶貧開發已進入深水區,扶貧對象容易脫貧的大都實現了脫貧,剩下的都是“硬骨頭”。廣東註重用發展的辦法解決貧困問題。激發貧困地區發展的內生動力,發揮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主體作用,從區域協調發展角度解決好廣東的貧困問題,創造性地在多方面進行了深入探索。
  在河源市東源縣樟下村,116戶農戶(含40戶貧困戶)近2000多畝土地,以入股的形式,流轉給綠地美公司,由企業統一發展高效農業。在利潤分配上,企業、村委會、村民的分配比例是7∶2∶1。前期沒有收成,但農戶可分得保底金。在村集體的20%中,還包括10%作為扶助困難群眾的資金。據估算,到2016年,村集體可分紅100萬元,每戶入股農戶可分紅4000多元。村支書羅建彪坦言,如今,企業、村集體、村民的利益捆綁在一起,村民更願意將土地拿出來流轉。
  實際上,在廣東扶貧“雙到”中,不少地區更將扶貧與系列改革實踐緊密結合。例如,探索將扶貧與區域發展結合,與對口幫扶結合,與農村綜合改革結合等。清遠市被列入全國首批扶貧改革試驗區。積極探索“規划到戶,責任到人”幫扶模式,在實踐過程中探索建立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
  “貧困不是你們的錯,是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等制約的結果。”廣東粵海控股有限公司駐村幹部李榕榮如此勉勵貧困戶。剛駐村,李榕榮一住就是20多天,每天晚上和村幹部去村民家走訪。廣東吹響扶貧戰略號角後,全省5000多個幫扶單位,共派出15289名幹部,進駐5978個貧困村。
  與30多年前的改革闖勁相似,扶貧駐村幹部堅守前線,苦幹實幹。扶貧加班,梅州市地方志辦公室扶貧幹部黎國平倒在家裡的廁所,再沒起來;連續工作60個小時後,揭陽惠來縣葵潭鎮螃蟹村村支書袁福林倒在開會現場;因勞累過度,突發疾病,廣重集團派出的駐村幹部郭建南倒在凱旋前夕……汗水甚至生命換來的是貧困地區的發展!
  據統計,上一輪扶貧“雙到”,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達到7762元,比2009年增長近4倍;村均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1.09萬元,比2009年增加10.50萬元。
  2013年,廣東新一輪扶貧開發實現了人員、方案、資金、項目“四個到位”,全省2571個重點幫扶村到位資金30.8億元,平均每村到位資金119.8萬元;全省啟動實施扶貧項目17620個,完成10萬戶農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住房改建任務和1.5萬戶“兩不具備”村莊移民搬遷任務。
  與此同時,廣東城鄉收入差距也進一步縮小。廣東省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廣東調查總隊聯合發佈的《2013年廣東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90元,同比名義增長9.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9%;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669元,同比名義增長10.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8%。農村居民收入增幅高於城鎮居民。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攻堅“窮廣東”,廣東已經下定決心。
  策劃統籌:
  胡念飛 陳韓暉 鄧聖耀 湯凱鋒
  文:南方日報記者 湯凱鋒 胡念飛 梅志清 攝影:湯凱鋒  (原標題:著力精準扶貧攻堅“窮廣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94ylygz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